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邀请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做“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名家系列”讲座

日期:2023-05-16 点击数: 来源:

20235月10日晚,“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名家系列”讲座第175场在东荣大厦904举办。本期讲座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杰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基础”。 讲座由李龙教授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白刚院长、杨晓副教授、郝志昌老师、李坤钰老师、文学院孟凡君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后邱跃强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王杰教授主要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理论问题的提出、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旨在审视中国式美学现象,以审美人类学的方法讨论中国审美现代性何以可能的问题,试图把握中国审美现代性与悲剧人文主义的内在理论内涵,展望中国美学的发展与未来。

首先,王杰教授对《送别》中的本土文化符号与美学意蕴进行了解读,引出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试图厘清现代化、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中国审美现代性概念,展示当代美学知识形态发展与脉络,揭示审美人类学作为一种理论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中国经验、中国情感结构的联系。王杰教授进而指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是一种双内核驱动的双螺旋结构,其中的审美意义具体语境制约并决定。两个关键内核分别是“红色理想”和“乡愁乌托邦”,它们组成的双螺旋式的情感结构,规定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本质,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社会自甲午海战以来,围绕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形成的情感结构具有十分强大的精神力量。

接着,王杰教授指出,“现代悲剧”模式也许是解释“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关键理论模式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悲剧观念的载体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结构和情感结构所规定的。他以审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情感民族志等方法考察了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发掘中国文艺作品中的内涵,凸显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征。他进而提出中国文化中真的没有悲剧和悲剧人文主义吗?这一问题,启发着每一位与会者的思考

最后,王杰教授希望中国学术界能尽快摆脱“言必称西方”的现状,他认为我们需要再度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从而实现种种文化现象做出系统而符合当代学理规范的理论论证,并试图从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角度以中国特色话语理论阐释中国审美现代化与中国悲剧人文主义。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任重而道远,然而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总结发言阶段,李龙教授指出王杰教授结合诸多具体文艺作品,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其中涉及到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理解德国古典美学的内涵;二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革命性贡献;三是如何理解美学问题与中国式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白刚院长以“共情、共理、共美”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概括,并再次对王杰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在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刘宇婷 图片:王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