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7月12日上午,同学们共同参与了由Karen Bennett教授带来的题为The meaning of life的精彩讲座。围绕Susan Wolf一篇题为The Meaning of Lives的论文,Bennett教授厘清了Wolf所要区分的两大问题:第一,什么是人类存在和生活的理由?第二,个体生活中是否存在某种意义或价值?教授为同学们展现了Wolf关于四种无意义的生活图式(The Meaningless Life),引导大家思考何为有意义的(meaningful)的生活,何为“积极价值(Positive Value)”。师生们不仅对Wolf的概念分析法(Conceptual Analysis)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质疑,还围绕道德运气、客观价值、决定论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从某种意义上,Wolf提供了一个几近全新的视角,将分析哲学的目光拉回对人类生活意义这一终极问题上来。通过本堂课,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哲学并不单纯是一种分析活动,它关涉人类思想和感知的过程,总是表征着人的情感取向和实践智慧。从语言、概念回到人本身,是哲学的一大课题。
12日下午,我校师生共同参观了世界知名高校普林斯顿大学。同学们深入探访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教室,感受普林斯顿大学优良的学风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了解了普林斯顿大学悠久的历史。带队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开阔视野,包容与切近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
(师生们参观爱因斯坦曾经上课的教室)
(同学们在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经过在罗格斯大学第一周的学习,同学们参与了存在论、知识论、伦理学、语言哲学、哲学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讲座。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与各位教授交流互动,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拓展。同时,异国求学经历作为一次全新挑战,也在不断锻炼着同学们对于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引发了同学们对教育差异、个人成长、学术理想等话题的积极思考:
在RU一周的学习经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课堂氛围。美国的老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交互与提问,而相对轻视机械性的笔记与背诵。课堂是高度解辖域化的,师生处于平等的互动关系之中,省略了繁琐的规矩与权力等级制度。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以问题为导向,更能激励学生的思考与参与,这才是真正培养哲学家的方式,而非培养老学究式的哲学学者。此外,美国的哲学体系更加侧重逻辑分析而非历史研究,往往能在保持体系的清晰性的同时使内容更加有趣。我认为这种做哲学的方式更加切近哲学的本性,使哲学保持高度的发展活力,这也是我国哲学教育中应该补充的方面。
——张宇轩
本次与罗格斯大学的交流项目使我受益良多,首先是学术方面,罗格斯大学的哲学研究偏向于分析,主要针对哲学问题展开授课与研究,这为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哲学史视角的学哲学、做哲学的方式,教授们的授课风格幽默,授课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引人思考,为我带来诸多启发。在生活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能够关注到文化的差异与交流问题,感受美国的文化氛围。最后,本次交流项目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以一种国际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来看待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再次感谢学校提供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
——闫禹衡
来美国之前,我设想过许多面临文化差异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状况,但来到罗格斯后,我们与教授们的交流出乎意料地流畅。一方面,语言能力是交流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对哲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哲学讨论所要求的理性思考能力、人类面对自身存在的困惑与追问,都不仅是某一文化的专属品,而是能够跨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人类的共同财富。正如同样有过异国求学经历的Comesaña教授所言,用外语学习哲学并不难,难的只是如何用外语在星巴克点餐。尽管在异国他乡,我们必须努力适应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制度,但在哲学探索中,人类仰望同一片星空。我想这正是哲学的一大魅力。
——陈依醇
这次与罗格斯大学的交流令人印象深刻。罗格斯大学的老师们都十分热情,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提问,会针对学生问题和自身讲课节奏展开更多讨论,课堂气氛相比起国内要更加活跃。同时,这次交流也让我了解了更多美国哲学界谈论的问题和概念,比如关于民主政治的Lottocracy、关于感知的Modular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这段时间的生活也让我与美国人有了更多接触,提升了我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增进了对当地人的理解。
——张祈彦
这次交流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视角下哲学的差异与碰撞。在本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接触到一些现代美国哲学家的观点,比如苏珊·沃夫为个人的生命意义提供哲学式解读,也整体性地加深了对逻辑学、知觉哲学、形而上学等知识的理解,还领会到批判性思考和观点之间交流的重要性。除了理解哲学家们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基于此作出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判断。总而言之,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更加坚定了未来学习的方向。
——师钰欣
在罗格斯大学哲学系访学的这些天,我所接收到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教授们深入浅出地介绍和讲解哲学基本概念、基本命题使我深入掌握了逻辑分析方法,能更精准地剖析哲学命题。教授们专业的讲解让我领悟到哲学思考的深邃维度,学会以跨学科视角解读哲学现象。在学术讲座中,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这段访学之旅,不仅使我在学术上收获颇丰,更让我坚定了探索哲学真理的信念。
——李思慧
在罗格斯一周的学习以来,我感触比较清晰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美国大学的课堂氛围更加具有开放性且强调互动,即使是在短暂的讲座上,教授们也更加注重导入式的对哲学母题的探索。这和我从前接触的单向讲授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的哲学课堂略有不同。
其次,教授们教导的内容主题广泛,从形而上学哲学到逻辑学都有涉及;在这些不同的主题探索中可以把握到一种共性,即英美哲学的传统,简明易懂、深入浅出的学术风格。此外,课堂讨论环节让我受益良多。通过与同学们和教授们的交流,拓宽了我的思想视野和思考角度。这些形形色色的间接也能够深化与启发我自身的思考基础。
此外,英语授课对非母语者来说是哲学研究的一种阻碍,也是脚手架。阻碍在于语境和语词的陌生性,助益在于概念的整体性。一些问题的英语表述和解答会更加清晰。
总体来说,罗格斯一周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使我在探索人类精神智力成果大厦的路上更进一步。
——王睿菲
不知不觉,来到美国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回想起这一个星期的心路历程,多少有些许感慨。
刚来到美国时,非常不适应这里的作息和生活习惯,加上全英授课的困难,使我头三天出现了心态上的大崩盘。在一些本有的基础疾病的“折磨”下,我甚至产生了提前回国的念头。
好在,一切都在慢慢向好。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们求知热情的感染下,在父母和医生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在美国的生活,学会灵活运用应用软件辅助学习,提高听课效率;做到与陌生人交流从容不迫,语言得体;学会主动拥抱这里多元的文化风格。如果说学习新知识,领会新理念是本次访学的主线,那么人格独立、学会包容和接纳,则是其中不可回避的关键因素。很感激坚持到现在的自己,也希望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能够提升自我,充实自我。
——周纪彤
在罗格斯大学访学学习哲学的这段时间,我收获颇丰。哲学的世界深邃而广阔,每一次的探讨都像是一场思维的冒险。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各种新颖的哲学观点,与教授和同学们的交流也让我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当代政治哲学到时间的持续性,从伤害与帮助的伦理学到语言哲学,每一个主题都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学习经典逻辑以及非经典逻辑的矛盾与关联,体会感知与思考的交互与分别,我深刻感受到了哲学对思维的锤炼。面对各种不同的哲学问题的挑战和思考,我时常感到困惑,但也正是这种困惑推动着我不断探索。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还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我相信,这次访学经历将对我今后的学术和人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我也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期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继续深入探索哲学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
——李若雨
罗格斯大学哲学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讨论氛围深深吸引了我。课堂上,教授们不仅传授前沿的哲学知识,更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思想的自由碰撞。此外,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使我对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哲学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这次访学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素养,也让我更加热爱哲学,更加学会怎样进行哲学学习,并渴望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展现出吉大哲学学子的风采。
——郑照衡
在罗格斯大学学习哲学的短短几天内,我深感收获颇丰,这段经历为我的学术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罗格斯大学所营造的学风氛围极为轻松,这为我提供了一个自由思考与深入探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我们能够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思考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课堂参与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哲学思考的魅力所在。在众多课程中,Jake老师的知觉哲学课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Jake老师运用PPT展示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使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接触到知觉哲学的核心议题。这些案例不仅生动有趣,更激发了我们对于知觉本质的深入思考,同学们就知觉是否具备意识、我们的思想是否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变我们的感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课堂之余,我还有幸领略了罗格斯大学不同校区的独特风景,深刻体验了美国大学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经历无疑为我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哲学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总的来说,这次在罗格斯大学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术之旅,它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的未来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宁
在Rutgers University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教育风格差异,美国大学哲学系的上课方式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讨论,这与国内较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随时提问和发表意见并就发言内容进行讨论的上课方式特别有利于激发我的积极性,也让我更快进入对授课内容的思考当中。通过老师提示和共同讨论的形式解决我所提出的问题,让我对某些哲学观点与思想的理解更到位,通过对同学们不同疑问的思索与讨论,让我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对内容的理解更全面。
——邹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