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理论研讨会顺利召开

日期:2020-07-31 点击数: 来源:

2020721-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共同主办的“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理论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等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副总编辑杨海英主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副校长蔡立东、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辑王炳林、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院长田毅鹏为大会致辞。

http://pftheory.jlu.edu.cn/__local/7/56/8D/1CDC715F7AC3FE6CECEB37A7F9E_5508C4DB_120B2.jpg

 

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与会学者们围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这一主题,比较集中地探讨了三个大问题:一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基本原则”问题;二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课题”问题;三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维度”问题。

http://pftheory.jlu.edu.cn/__local/E/F6/B3/5F6446E23FC12465D0FDC6F3A2E_BF497E99_1400F.jpg

http://pftheory.jlu.edu.cn/__local/D/D5/B8/A0BB816547A040649A828718CC3_96E51BDC_FDD4.jpg

“基本原则”问题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因此是大家共同关切的首要问题。王南湜教授、丰子义教授、吴晓明教授、杨耕教授、孙利天教授、贺来教授,分别从“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关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几个问题”、“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如何在学术史的坐标中顽强思想”、“怎样在马克思哲学的‘反体系’的哲学特质中构建这一学术体系”等方面,深入地探讨和阐发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问题。

“重要课题”问题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因而也是需要具体研究和不断拓展的问题。孙正聿教授关于构建学术体系的学术命题,张文喜教授和崔唯航研究员关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话语体系问题,张盾教授关于这一体系的认识论问题,白刚教授、王海锋教授关于梳理和总结这一体系的历史与逻辑问题,王庆丰教授、杨洪源副研究员、王时中教授、李慧娟教授、袁立国副教授、刘雄伟副教授、杨晓副教授关于构建这一体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内涵问题,分别地探讨和阐述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课题”。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需要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思路。仰海峰教授关于“马克思思想的跨学科研究”,徐长福教授、李佃来教授、高广旭教授、高超副教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曲红梅教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田海平教授关于“实践哲学的仁性主义进路”,为我们展现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的研究思路。

http://pftheory.jlu.edu.cn/__local/1/0E/E5/AE571FBE7B4B7923C7739F309C6_DB4DD6E3_107E5.jpg

 

孙正聿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此次会议发言中隐含着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深层次的分歧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括:关于构建“体系”的两种理念、关于批评“教科书”的两种指向性、关于哲学“世界观”的两种观点、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两种阐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和“定位”的两种思路、关于“民族性、当代性、人类性”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两种理解、关于“部门哲学”的两种意义、关于“标志概念”的两种追求、关于“活动”与“规律”或“能动论”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等。孙正聿教授还指出,除了此次会议上各位学者所讨论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可或缺的问题:一是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中,需要深入阐释学术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互规定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系统地梳理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四是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主要文本,揭示和阐发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学术命题及其学术体系框架;五是以“不忘本来”的理论自觉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哲学精神、哲学范畴和表达方式;六是以“吸收外来”的理论自觉探讨国外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研究成果;七是以“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探讨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新的时代性的课题;八是以“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的理论自觉,形成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概念,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阶梯”和“支撑点”;九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理论思维问题。

通过此次会议的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构建学术体系的重要性,提升构建学术体系的自觉性,从而加快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